网站支持IPV6

校园文化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3-12 20:32:38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2021年)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活跃师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我校要立足民族、师范办学特色,围绕“民族、师范”字做文章,结合“湖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申报建设,着力打造以民族、师范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为学校“十四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起好步、开好局,为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初步形成内涵丰富、表述准确、特色鲜明、易化于心的校园精神文化,而且,结合学校特点,发挥学校优势,取得了一批文化建设成果,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事业发展:

学校精神进一步得到凝练。通过制定学校章程、中长期发展规划、教学水平评估,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风学风等方面,完成了对民院精神相关表述的总结凝练。

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 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坚持把校园环境建设、景观建设和育人结合起来,精心打造以校园文化设施和人文景点为主的景观文化。遵循整体布局合理、外观风格统一、功能区域协调原则,逐步建成并完善了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学生活动中心以及花草树木、湖塘亭榭等基础实施建设。推进了校史馆、图书馆及相关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统筹设置了文化墙、宣传标牌、读报橱窗;日益健全了校报、广播、宣传栏等相关文化宣贯阵地;重点建设了海维礼广场、望名湖、民族道路指示牌、楼名等基础设施;校园自然环境得到了持续美化、亮化;和谐质朴、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生态校园正逐步形成。

加强“三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与文化传统,以及师生员工的文化需求,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大学精神,提升大学文化品位。进一步固化、演绎和诠释“厚德强能 经世致用”的校训,“读书为本、致能为魂”的校风,“爱生如子、敬业如天”的教风,“学思相资、知行相须”的学风,充分演绎和诠释了校歌、校徽、校旗、校史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凝练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并以此为中心,延展到教育教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升华 文明风尚弥漫校园。学校立足自身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从锻造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高度,深入研究和探讨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追求创建特色,充分激发全校师生的文化创造活力,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教风学风,建设优良校风,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省级文明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荣誉象征,是一所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体现。2012年,我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以来,学校始终将文明理念、创建意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落实中推进,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将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2021年,学校正积极开展申报省级文明校园工作。

此外,配合岳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校在创建工作中,始终不停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工作,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各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各教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创建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照有关文件,逐一分解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创城,着力提升学校文明建设水平,助力我市创城热潮。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学校精心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专业技能、文艺体育等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培育了学术与科技、文娱与体育、庆典与仪式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社会实践、社团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依托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创业文化精品。持续打造了以“三节一会”(科技创新节、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田径运动会)为主体、多种文化活动项目并存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同时借助高雅艺术进校园、湖湘文化进高校、专家讲学等,充实了校园文化育人资源,持续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步打造了“校企整合,互融共育”的6S文化、“崇德向善、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文化、“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体育文化、“朝气蓬勃、快乐成长”的社团文化、“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创业文化品牌。

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服务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及特色团学活动,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播湖湘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将之创造性地融入地方技能型大学文化体系,化优秀地方文化为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建设底蕴深厚、开放包容的大学文化。积极在学生课堂尤其思政课堂上宣讲“民院精神”、“毛泽东精神”、“雷锋精神”等为代表的地方精神文化的时代内涵,积极在课堂尤其大学语文课堂上教授和传播以“屈原”、“毛泽东”、“贾谊”、“蔡和森”、“岳阳楼”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精品项目建设、相关课题研究立项研究,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了湖湘精神文化进校园、湖湘历史文化进课程、湖湘特色文化进课堂、湖湘文化研究进课题,校园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引领和传承作用日益彰显。

二、问题与不足

随着学校进入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从严治党、内涵发展的关键期,与大学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和软实力提升的需要相比,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

(一)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力尚待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尚处于自发阶段,传承坚守不足,规划设计不够,主动引导不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学校对社会文化的筛选、创新、引领不强,随波逐流的通俗文化、浅层文化往往流行于校园。学校内部缺乏统筹协调,缺乏刚性落实,学校主导的引领力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重大文化项目较少,基层文化项目培育和打造不足。

(二)校园文化的凝聚感召力还需强化。民院精神、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尚需师生进一步认同,爱校荣校情怀、敬业奉献精神还需强化。师生的时代责任感和身份使命感还需提高,大局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协同意识还需增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励鼓舞的人文关怀在内部治理体系中体现不足,制度的执行仍不到位,制度的力量体现不充分。

(三)校园文化的物质保障力有待提高。校史馆、大型综合场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尚未完全全面开放,学校年度预算尚未设立文化建设经费专项,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得不到应有保障。

(四)校园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仍较薄弱。代表性领军人物较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不足、贡献度不够,相关成果的显示度、美誉度不高。对学校特色、亮点、成就、典型的挖掘和宣传不足。对视觉识别系统的开发力度不够,应用的规范性不够,相关的文化产品欠缺。

三、面临形势和主要任务

面临形势:中央对文化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为全社会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师生诉求呈现多样化,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标准;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的建设,为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为高校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使命;学校正处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亟待提升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

主要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围绕民院精神相关表述,进一步积淀具有民院特质的大学价值观和大学精神;深入挖掘民院文化内涵,做好民院历史和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民院文化的传播能力。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和服务功能,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四、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师范学校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打造鲜明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大力实施以“红船精神”的红色文化工程,跻身国家文明单位行列;以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行业标准的金色文化工程,创建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以培育“健康心灵,生态校园”的绿色文化工程,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校园;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蓝色文化工程,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汉文化教育基地和全国诗教先进单位;以凝聚“民族团结”的榴色文化工程,做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方向,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主旋律。

(二)时代性原则。把握规律性和时代特征,努力使校园文化建设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性原则。从内涵到外延不断创造和更新,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应适应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系统性原则。充分发挥组织机构、工作队伍、文化设施、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校园精神等各要素作用,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系统性作用。

(三)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结合起来;与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我校具有“红、绿、蓝、金”独特个性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力争到2025年,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彰显,师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提高,精神风貌良好,文化环境优化,文化软实力增强,校园成为师生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精神文化建设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师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师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师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师生。

1.加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工作。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头作用,依托“学习强国”、岳农等学习平台,把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把专题理论学习月与每周学习日结合起来,组建校内理论宣讲团开展基层理论宣讲,邀请校内外专家、名人、党政干部为师生进行理论讲座辅导,通过宣传橱窗、校报、网站、多媒体等宣传载体加强理论宣传教育,通过“进党委、进支部、进班级、进大课堂、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站、进智库”八进学习模式,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潮,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入脑入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指导学校改革发展。

2.加强哲学育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工作,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的人才资源,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加强哲学社会讲座论坛的计划管理,打造高质量的“金色工程”等学术活动品牌,引导大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践行核心价值观 树文明新风尚 争做文明民院人”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宣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4.加强红色文化育人。弘扬红船精神,唱响红色旋律。红船精神传承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实施“红船文化”品牌建设计划,举办“红船论坛”,组织开展“红船党支部”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以“育人成才红船先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等“六个一”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国72周年等重要红色节日为依托,统筹规划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或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开展中国梦、党史、国史、形势政策、民族精神教育,坚定师生理想信念。

5.加强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结合专业建设,优化绿色校园。扎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湖南篇章的决定》,按照国家AAAA景区标准,以学前教育、民族教育、汉语语言文化旅游管理专业为背景,提质“智慧型、生态型、民族型”三型校园建设,争取到2025年,生态文明教育三进工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为常态化,建成建好3-5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将学校打造成全国唯一一家“民族团结进步少儿教育公园”。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师生生态文明教育得到普及、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生态文明行为成为良好习惯。

6.加强蓝色宣传教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蓝色文化。以校园礼仪、甲骨文、汉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国际教育学院为载体,研发华人幼儿及外国人快速识读汉字教材,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校园建设,通过宣传载体、课堂教学、科研阐释等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网络信息化手段,搭建传统文化资源单位与学校教育的数字共享平台,贯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鼓励和支持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走上‘云端’,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文化及文博场所开发便于青少年学习使用的数字共享平台,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增加传统文化必修课程,营造蓝墨水的氛围,每五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中华诗词吟诵大会,诗词育德、诗词启智、诗词审美,擦亮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金字招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领大学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同时,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效果。

7.加强金色文化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夯实金色工程。强化师爱意识,凝心共铸“关爱学生”工程、强力推行制度体制创新,铸造“师德教育样板化”工程、打造优质精品教育,重点推进“正师风、提师能”工程,凝心聚力将打造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

8.加强民院精神弘扬和传播。加强对民院精神的提炼,加强对校训的内涵阐释宣传。

打造彰显学校特色的思想教育工作品牌,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日办成学校隆重、热烈、有影响力的活动,积极开展 “民院学子”青春导航工程等形式多样的大学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使之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

不断对校史进行整理、更新和研究,出版系列校史、校情作品,展示海师人的优良传,建设好校史馆等物质载体,发挥其对师生的教育作用。

加强新生入学后的校史教育,提倡师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师生爱祖国、爱学校、爱专业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8.加强模范典型育人。按照“讲好民院故事,传播民院好声音”要求,对学校发展史上产生影响的优秀教师、杰出校友、名人轶事和正面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性收集整理;提升校园媒体“好新闻奖”评选活动的影响力;加强对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各个岗位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的报道及广泛宣传。

9.加强网络文化育人。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运用多媒体,创造出内容新颖、适合师生口味、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文化产品,发挥网络名师效应,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师生文明上网,加强网络舆情监督,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唱响主旋律。

1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和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园丁奖”评选和表彰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育淡泊名利、求真务实、敬业奉献、严谨自律的治学精神;创新宣传形式,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形成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良好氛围。

11.加强宿舍文化育人。每年开展一次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宿舍文化节活动,按照“积极健康、美观大方、简洁明了、文化氛围浓厚、品位高雅”的要求,积极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宿舍文化。

12.加强艺术文化育人。加强“德才双馨”文化人才培养,建强大学生艺术团队。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格调高雅”的精品文化要求,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活动,以推动校园艺术文化发展,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初等教育学院、视觉艺术学院要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完善艺术创作激励机制,激发文艺创作热情,把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优秀的文艺作品之中,着力打造一批富有民院文化元素、体现学校历史底蕴和特色、展示时代风貌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文艺精品,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同时争取将校园文化向校内传播,塑造学校良好形象。

13.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育人。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共同印发的《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14]2号)等文件精神,发挥公共教学部体育教研室优势,以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14.加强教职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工会、退休办职能,将教师素养提升与教职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会员业余文体运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15. 加强校友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以“一网三平台”(校友网、校友微信平台、校友信息管理平台和校友活动交流平台)、校友论坛等宣传载体,积极宣传校友的先进事迹,发挥优秀校友对广大学生的激励作用。

16.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支持社团品牌建设活动,遴选优秀学生社团予以扶持,增强社团的活力和吸引力;坚持“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实践、基地化发展、制度化保障、社会化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扩大社会实践规模;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品牌,鼓励在校大学生争做志愿者,让大学生在社会志愿服务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7.开展读书月活动。为落实创建学习型校园建设的要求,弘扬读书传统,广泛传播读书理念。学校致力于宣传“放下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重拾书本,品味文字真谛,领悟书香气息”的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打造以课程建设为架构的人文基地,通过二级学院书房、朗读亭、图书馆等,将“整本书阅读”贯穿校园。每年开展一次读书月活动,积极倡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读书气息浓郁的书香校园。

18.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国际教育学院要在2021年底完成校园英文(韩文)网页创建。校团委、国际教育学院要有计划的组织学校文艺团队赴海外参加文化交流和比赛,不断加强对国际文化的传播,讲好民院故事,传播民院好声音,塑造学校良好形象,以推动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规章制度、工作规范等,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不可缺少的基本保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

1.加强七五普法工作。严格落实学校七五普法计划,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法治教育效果,增强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提升普法先进单位创建水平,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2. 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建设在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与时俱进、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并根据发展需要完善或制定规章制度,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和有些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新编《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行政规章制度汇编》,《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党务工作规章制度汇编》,为师生处理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依据。

3.加强依法治校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执行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党代会、各级工会、教代会的功能,发挥民主党派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以及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是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反映,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是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1.加强教职工行为规范教育。在广大教职员工中倡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崇尚学术、献身科学、强化服务、甘于奉献”的行为规范,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提高自身素质,带头规范言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完善和修订学生手册,成立校园文明督查队,加强学生上课考勤,整肃考风考纪,加强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纠察和引导,定期通报学生违纪情况,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职业综合素质的教育。

3.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教育。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努力使广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技能。

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搭建实习实训平台。依托大学创业园,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体验创业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环境文化建设

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系统建设,使校园环境渗透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

1.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把校园基本建设与文化建设高度统一,融文化、艺术、育人功能为一体,使环境成为展现和注释学校精神的表现物,完成彰显校园文化主题的校区主大门、文化大道、文化广场、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礼堂、室内外运动场等文化场所建设。
2.加强生态校园环境建设。按照国家AAAA景区标准大框架下,制定《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校园景观建设规划》,进一步推动校园内文化脉廊、塑像等文化景观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楼等景点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加强自然风景保护,适当增加人文景点,提升文化品位,做好校园绿化总体规划,抓好主要景观带的绿化工作,逐步建成有特色的园林式校园。3.加强校园环境标识建设。完善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严格按照学校确定的VI视觉识别系统,规范使用学校名称以及校标、校徽、校旗等文化标识,加强办公用品、纪念品等文化产品使用的规范管理。

4.加强校园教学、生活场所人文环境建设。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育人特色和学术氛围,按照“绿色、高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好教室文化、食堂文化以及公共场所文化环境,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

5.加强校园宣传环境管理。按照校园环境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的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提倡积极向上、品位高雅校园环境。

6.加强校园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和消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及时处理侵害师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7.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按照《关于印发<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关于加强学院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打造“一院一品”文化,发挥院墙文化育人功能。

 

宣传统战部

2021年3月12日